九位校友教师节话师恩(二)

作者:易国栋 席斌 侯盛 审核:李敏来源:新闻中心日期:2017年09月09日 阅读: 次

编者按:每个人的记忆里都珍藏着几位难以忘怀的老师。时光流逝,也许我们会忘掉他们传授的知识,但总有一份感动铭记心间。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新闻中心和校友总会特别策划,邀请9位知名校友,为大家讲述自己老师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穿越时空,去感念那份至今难以忘怀的师恩。今天推出第二辑,下期还有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

阿Q老师,我永远的先生

?

易国栋,文学院88级校友成都七中校长,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

毕业后,再也不见阿Q老师,但记忆中,他仍鲜活!

阿Q老师,原名雷家仲,我的现代文学老师。在上现代文学之前,他的大名就满耳都是。

记得第一节现代文学课讲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仔细打量他,很失望——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名字如此响亮的他,居然是这幅容貌:近天命之年,矮矮的个子,朴素的穿戴,红扑扑的脸,大大的眼睛,一只灵活,一只木然,乍一看极不协调,后来才知道一只是出事故后换上的(也不知是否真实)。

但他一说话就满脸的灿烂,言辞极为生动风趣,而且每每讲到动情之处,自己就先嘿嘿地笑,全然与他的年龄不相称!这副纯真、自然、阳光很快就打动了我们。静心凝听,透过他的讲解,仿佛看到了许许多多接受过西方文化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这个拥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广袤大地上,在黑暗之中,艰难地探索!这条路漫长而崎岖,而他们心中的“文明、自由、科学”却在漫漫黑夜中闪闪烁烁!而这一闪烁的星光,轻易就为我们打开了一片天地……

然而他更大的魅力还在于他对现代文学作品的介绍,他的“阿Q”的大名就来自他对鲁迅、对《阿Q正转》的理解和诠释!因为他,大学四年乃至一生,我都对鲁迅先生有一种深刻的认同和理解,都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无法割舍的钟爱。

中学阶段对鲁迅先生是远距离地崇拜:因为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但那时的鲁迅只是一个“高大”却非真实的代名词!而在阿Q老师的课堂之中,我理解了“狂人”的呓语, “两科树”的孑然独立,“野草”的抗争勇气;我理解了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的苦痛和悲愤;我理解了先生创作 “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阿Q时,对国人劣根性的深刻思索和揭示……

在阿Q老师的世界里,鲁迅先生真实地苦痛着,孤独地思考着,顽强地抗争着,犀利地剖析着……我在阿Q老师的世界里认识了一个高大而平凡的先生;理解了一个特定时代特定文化背景中的孤寂伟人!

几年前,与一位留校的同学谈到已经远去的学校生活,谈到阿Q老师。她告诉我先生早就走了,走于高血压!我心中顿时涌起一种巨大的挥不去的伤痛,那绝不仅仅是一个生者对一个死者的一般意义上的悲痛!

或许先生您直到走都不可能想起我——您众多学生当中的一个学生;或许先生您并不知道连一句话都没有和您单独交流过的这个学生在这么年过去了还能怀着深情回忆您!

但这是真实的,是纯粹的!因为在我的心里,阿Q老师——您是我永远的先生!

?

光阴似水 ,师恩如山

?

席斌,政治与行政学院92级校友、绵阳市委党校副校长、绵阳市第三批对口帮扶红原县工作队领队、红原县委常委、副县长

?

白驹易过已不惑,大学难再从头来。92年9月,带着懵懂无知,满怀渴望憧憬,来到母校学习。4年里,求学于果城,受教于恩师,得益于诤友,21年来夙夜匪懈,勉力前行,不敢有辱西华师大人声名。

当年的政法系,名师大家数不胜数:万世雄老师教授党史,温文尔雅;李佛生老师讲解哲学,妙趣横生;王代敬老师纵谈资本论,功底深厚;任中平老师担纲领导科学,记忆犹新;马桂英老师的国际共运史,第一学期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从此不敢大意;胡碧玉老师的政治经济学,受她的教诲指导,做了平生的第一个科研课题。班主任肖红,对学生既爱且严,管教有方,依样画葫芦,至今有用;黄贤芳老师,毕业前发展我入党,给我政治生命;时任科研处长李培湘,在我考研败北灰心丧气之时对我敦敦告诫,循循善诱,先生高风,此生不忘;唐绍洪老师,毕业后仍对我耳提面命,无私帮助;聂应徳老师在我毕业前考上西政委培双学士后,给我试讲、留校的机会,不胜感激......“胸无点墨穷自家,腹有诗书胜荣华。铁肩妙手效恩师,慧质丹心绽百花”。学生愚钝不才,但受母校恩惠不浅,三生有幸。

“弱肩担道义,俯首作人梯。出力寻常事,尽心不敢欺”。毕业后在高校、党校工作,自知未能取母校老师真经之万一,唯有笨鸟先飞。“畅游学海苦寻欢,安生党校乐结缘。终身不忘打底事,寸心长摆渡人船”,决定安心耕耘在党校,为学员健康成长铺路搭桥。“彩虹总在风雨后,帮扶常恐本领忧。誓将热血酬壮志,但把红原作绵州。”现在受命援藏,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力争工作出色、形象出彩,为藏区长治久安、脱贫奔康多做贡献,不敢辜负母校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母校安好,扎西德勒!

那年的校园,那年的您

?

侯盛,中央电视台(CCTV)法律讲堂主讲人,成都市首届青年律师电视辩论赛总冠军、最佳辩手,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青年律师,成都市优秀律师,现就职于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

?

四年大学,一生珍贵。伴随着九三年的大雪,母校的老师为我铺开了四年的成长之路。

进校时,范怀超老师带着冷酷的眼神和执着的发型告诉我们:必须严谨治学,不能玩物丧志。我不信,天天打扑克,结果他的《地球概论》我名列榜尾。含着泪,我信了。此后,全班学风高涨,一个寝室考上四个研究生。毕业前,范老师带着风格迥异的笑容告诉我:走入社会了,要知道生活不只有读书。此后,母校不只有严师,还有益友。

魏晟老师来地理系做书记的时候,同学们打赌,他一个中文系的,知道什么是黄赤交角吗?呆不久的!后来,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公平、担当、关爱、宽容。大家服他、喜欢他。他的管理靠的不是专业,而是人心。当然,我从没问过他什么是黄赤交角,因为他肯定不知道,他只会说:重要的是“一专多能”。也许我做到了,因为只要我不说,至今没人能猜对我是哪个系的。

冯明义老师低调的象一个“路人甲”,以至于他给我们上《旅游地理》的时候,我判断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猪山公园。后来,他勇夺全校教师赛课的一等奖。我们咋舌的时候,他又恢复了“路人甲”的低调。后来我懂了,这是一种涵养。

不同的面庞、不同的记忆、不同的风格,留给我的是同样的美好,同样的温馨,同样的激励。这就是师大的可爱,师大的精神,师大的魅力。

平安桃李,都是爱;安平学子,都是情;山水辉映,都是意;四年花开,都是景。

责任编辑:邓静

code